共享充电宝都已经“上天”了,共享汽车为何还在蹒跚前行?
来源:金研观点 | 作者:胡江燕 | 发布时间: 2017-07-04 | 1353 次浏览 | 分享到:
漫话“共享汽车”





近几年,随着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商业模式的迅速铺展,共享经济的模式越来越火爆。然而就在共享单车已经发展到“颜色”都不够用的激烈程度时,一字之差的共享汽车却仍在缓慢布局,也未见到资本的疯狂追捧。
为何在当下连共享充电宝都能在短短10天内获得超过3亿元融资,主打解决出行需求痛点的汽车分时租赁却前行的如此坎坷? 



一   共享汽车发展的现状


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的起源其实要更早。从全球来看,最早于1990年便有汽车分时租赁开始商业化运营。在中国,分时租赁试水则开始于2013年,代表性企业有EVCARD、微公交、途歌(TOGO)、首汽Gofun等。按照运行模式和使用车型分,目前共享汽车主要有以下几类:


1、按运行模式

根据共享汽车使用的模式,目前主要有固定网点借还和随借随还两种模式。在第一种模式下,消费者取车需前往运营公司设立的固定网点,还车时也需还到取车点,或者还到有空余车位的其他特定网点。该种模式代表性企业有首汽Gofun、一度用车、北京出行等。第二种模式下,还车可以在特定的网点,也可以停放在任意社会停车位,下一位使用者可以通过APP定位离自己最近的可用车辆。该种模式目前以途歌(TOGO)等企业为代表。

2按使用车辆类型

按照车辆的类型,目前主要有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途歌(TOGO)、戴姆勒Car2ShareCar2go等企业主要使用宝马mini、奔驰smart等小型车,而近两年兴起的大量本土分时租赁企业则主打新能源汽车,如首汽Gofun、北京出行等。受政策补贴及牌照获取原因,目前共享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95%

 

途歌超萌smart

汽爆炸蘑菇头 & 途歌超萌smart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分时租赁企业40余家,车辆总数4万多辆。在实际运营公司中,除少数几家运营车辆超过1,000辆,大多数不到500辆。网点少、车辆少,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二  共享汽车发展的瓶颈

目前国内共享汽车行业远未达到寡头垄断的格局,也很少出现大手笔的高估值融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共享汽车“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运营成本高,重资产过于“烧钱”

共享单车的单车价格在几百元到千元水平,但共享汽车使用的最便宜的新能源汽车也会在5万元以上,即便是通过租赁方式,共享汽车的资产投入成本也要远高于共享单车。同时,汽车的后续维护成本,如保险费、油费或电费等,也加重了运营商的负担。对于投资人来说,目前该模式还过于“烧钱”。



2停车资源紧张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对于共享汽车运营商来说,规划网点时首要考虑便是停车位的可获得性、停车费成本等。从用户体验角度来看,固定网点自然是离公共交通站点(如地铁站附近)或是商业中心越近越好,但无疑此类地点停车费价格高昂,同时车位也更为紧张,布局此类地点面临障碍。对于随借随停的模式,目前也未能完全做到。以途歌(TOGO)模式为例,还车时若停放在社会车位,需按与最近固定网点距离额外付费,下一使用者从社会车位取车时需自行缴纳停车费,尽管途歌(TOGO)有一定补贴,但仍未能完全覆盖。因此车位资源的紧张,导致运营商未能全面铺开网点,或者真正做到随借随还,影响用户体验。

3用户的消费习惯仍有待形成

目前主流的出行选择中,除了公共交通外,便是出租或者网约车。在业内人士看来,3公里内是单车市场,30公里以内是打车市场,20100公里是汽车分时租赁市场,50公里以上是传统长租市场。由于介于打车和长租市场之间,分时租赁的消费模式还未大面积普及。目前大部分共享汽车的车辆使用率仅为50%左右,且绝大多数消费群体为35岁以下用户(比如像笔者这样摇不到号的少年便是忠实用户一名)。用户消费习惯的养成及消费群体的迭代,仍有待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完成。

三  共享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


1大面积布局于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旅游城市

尽管目前消费者使用频次仍不够高,但共享汽车分时租赁的模式在未来还是有较大市场的,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和旅游城市。以北京为例,打车难、摇号难(毕竟从30岁摇到80岁还摇不到号的概率有20%……),公共交通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出行需求,价格介于打车和公共交通之间的分时租赁可以很好的弥补这部分空白。

2“背靠大树好乘凉”

共享汽车的重资产模式,决定了单纯的普通创业者和VC投资机构很难支撑起该种模式的成功运行。未来以首汽Gofun为代表的,以汽车制造商或汽车租赁商为依靠而打造的分时租赁平台模式将会更容易获得成功,成为行业竞争后最后所剩的几个寡头之一。汽车制造商在资产购置及成本控制上更有优势,汽车租赁商则对车辆运维和后续车辆的处置更有经验,嫁接大平台的资源,可以降低共享汽车的成本并形成规模效应。




3有赖于政府资源的大力支持

201761日,交通运输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租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鼓励分时租赁规范有序发展”。从政府角度来看,分时租赁可以提高汽车使用率,降低社会汽车保有量,缓解交通压力,同时通过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共享汽车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关键因素之一便在于政府对于停车资源的免费相让。因此国内若希望大面积推行共享汽车分时租赁,也有待于政府在停车位、汽车补贴等资源方面的大力支持。


4对运营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降低成本,共享汽车运营商在日常运行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日益重要。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用户对汽车的损耗,降低汽车的出险频次,同时保障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提供及时高效的救援等,都对运营商的管理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不远的未来,当无人驾驶真的开始普及时,共享汽车能否用好其提前布局、提前获客等先发优势,也将有赖于其运营管理水平。

结语

共享汽车作为解决人们出行难的一条重要“绿色”途径,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其现阶段面临的一些障碍,有待于相关政策、资金和实力企业的支持。相信很快我们的出行选择将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