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牛和马逐鹿AMOLED,未来已来!
来源:金研观点 | 作者:何越晨 | 发布时间: 2017-11-14 | 872 次浏览 | 分享到:
AMOLED——可以当草纸用的手机屏,近日京东方、深天马、黑牛食品纷纷进入这一市场,未来已来!




蹡蹡~刚上市的苹果旗舰机
iPhoneX作为十周年纪念款,充分发挥逢十大动的人类优良传统,一改万年LCD的龙头本色,使用了三星AMOLED屏,给人一种哇塞好鲜艳啊是不是有添加剂啊的视觉冲击。



这并非苹果首次使用OLED屏幕,早在2015Apple Watch的时候苹果就已开始使用AMOLED了,当然在手表和高分辨率的手机上使用OLED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并不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那么OLEDLCD相比到底好在哪呢?看下图:




还有下图-果
8和果10(右):



对比度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色彩鲜艳程度了,而且与高色比
LCD在高速画面中对比度下降不同,AMOLED屏幕即使在动态对比度上也有不俗的表现,因此会广泛使用在游戏机和VR设备上。


当然高对比度需要付出同等代价,iPhoneX上市后就被消费者喷一脸的烧屏和蓝屏问题就是AMOLED目前的两大缺陷。


然鹅,有技术宅发现同为
AMOLED使用者,三星Note8就不存在这个情况,考虑到三星是苹果OLED屏的核心供货商——

Note8和iPhoneX的屏幕亮度指标上也可以窥见一二:苹果的最高亮度为625尼特,而Note8的该指标为1240尼特。那么三星作为供货商是不是把次品给了苹果嘞?



从目前的情况看,AMOLED小屏幕市场的主要龙头是三星、LGD和京东方,他们的市场份额占比大概是这样的:


正是因为三星一家独大,而
AMOLED又是当下柔性屏产品的集大成者,苹果也不得不先在新款旗舰机上试用一番,以免在接下来的柔性屏大战中被同业杀个措手不及。但不得不说,苹果在议价方面……基本没有。目前公开的信息中,推测iPhoneX屏幕采购价约120-130美元,远超之前预计的60-80美元成本价,基本被三星摁在地上,若是最后真的还拿了次品,典型被坑一脸的节奏……联想到前段时间双方的巨额诉讼又有了一个阶段性结论——美高院驳回三星上诉,三星仍需向苹果支付1.2亿美元的专利侵权赔偿金,两大电子消费巨头之间的竞合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妙。


作为AMOLED屏幕的东方不败,三星不光摁了苹果的头,还掐了HTC和华为的脖子——当初HTC g7和华为Ascend P1都采用三星AMOLED屏,市场反响热烈,但上市后突然出现产能问题,公众普遍怀疑是三星见势恶意卡了屏幕供货,导致两款手机的销售遭到不小打击。同样的事情在Mate9 Pro上又发生了一次,所以华为在Mate10上坚持使用产能稳定且成本更低的LCD……其实吧,三星的OLED屏首要供货对象当然是自家的手机,在自用产能不足的情况下没道理先给竞争对手,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三星甩节操的可能性。


实际上,库克比我等村民更清楚自己身处的立场,从苹果一直以来的套路看,AMOLED屏幕供货商绝不只三星一家,早前铺天盖地的新闻显示,苹果花了大概180亿人民币投资LGD的新一代可挠式OLED面板生产线,日后产能将独家供苹果使用;另外国内龙头京东方的鄂尔多斯5.5AMOLED产品也已供苹果测试了一年有余,预计刚投产的成都6代线也会给苹果提供柔性产能。


But,苹果一番高瞻远瞩之后,为啥仍然被三星摁在地上?


答案要从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开始说起了——话说那年,LGD说好的产能崩了,而京东方的产能还没开始释放。(完)




LGD
和京东方以及其他各种AMOLED厂商产能不够的缘由,在于他们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良品率不足。



AMOLED全称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中文和英文名称基本都是我等村民看不懂的……从网上盗张图大概就是这样:



这个图我等村民应该也是看不懂的……和传统LCD即液晶显示屏相比,它主要有这么几个牛逼之处: 


1OLED层级结构少,相对LCD去掉了背光板、增光片、部分偏光片结构,且电子传输层、有机发光层和空穴传输层的有机材料可以做到很薄,使得OLED器件平均可比LCD器件减少约0.5mm的厚度;


2OLED使用的有机发光材料可塑性高,且作为OLED器件支撑功能的衬底可选取更为柔性的塑料材质,器件整体柔性好,使得屏幕可以实现特定角度的弯曲;


3OLED因其主动发光特性,不需要背光板,而且晕染程度小,对比度较高,色域广,能够给使用者呈现更加鲜艳的色彩,NTSC标准色域可以达到110%


4OLED在显示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阴阳电极正交栅或TFT矩阵精准实现特定单位像素点发光,响应时间可短至0.001ms,实现动态图像的高清显示。


总结一下就是超薄、超软、颜色鲜艳、支持动态高频。



OLED的工艺中,有一个核心环节叫蒸镀。所谓的OLED屏就是在玻璃基板上黏上一层纳米级的有机发光材料,这层材料的每个像素点都可以发出红黄蓝三色光,微观结构大概是这样的:


这些有机发光像素点需要精准地附着在玻璃基板的指定位置且均匀分布,这个结果的实现方式即蒸镀制程,基本上也是我等村民暂时想象不出来的,大概是在真空环境通过电子束轰击等方式让这些微观粒子蒸发到玻璃基板上重新凝结……

如果像图上一样在蒸镀完成后将材料从玻璃基板上剥离,就成为传说中的柔性可卷曲手机屏了~(图片来自知乎某博士答主)


所以关于京东方生产的是曲面屏而不是柔性屏什么的说法,从技术路线看上是不准确的,两者在原理上可以共用一条生产线,目前市面上清一色AMOLED硬屏或曲面屏,只不过因为柔性屏的工艺更复杂,导致厂商实际良品率跟不上量产需要,下游也没有什么产品目前真的需要用到柔性屏罢了。


这一看上去碉堡了的工艺主要通过一个叫蒸镀机的设备来实现,这也是OLED制作的一个核心环节。蒸镀机非常巨大,拉直了可以绕地球100米,像一条隧道,大概长这样:

机器的优劣基本决定了OLED产品的良品率。目前全球最厉害的蒸镀机厂商叫Canon Tokki,也是前几年三星的独家设备供应商,至于为啥独家,主要是OLED这个产品早在Nokia时期就已经面世,但当时质量感人,被更成熟的LCD产品碾压近十年,原本计划突入OLED市场的厂商纷纷出局,导致专注OLED二十年的Tokki濒临破产,而牛逼的三星愣是坚持向Tokki采购,在Tokki家徒四壁的时候帮了一把,直至后者被Canon收购,凤凰涅槃;如今投桃报李,将每年仅有的4-5台蒸镀机产能全部供给三星。BTW,目前Tokki蒸镀机单价超过1亿美元,而且很多厂家有钱也买不到。


Tokki的蒸镀机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蒸镀平均误差在5微米内,采用当下业内各种忽悠的机器视觉技术,通过专利垄断实现超越同行数倍的质量保障,基本可以认定是OLED生产的倚天屠龙,三星凭此在AMOLED市场一手遮天。随着Tokki与三星的买断式合作到期,蒸镀机产能也在16年底扩大到了7台,终于开始向其他OLED厂商供货,LGD和京东方都有幸各获得一台,初步打破了三星的垄断地位。2017年末,Tokki产能扩大到10台,预计接下来国内OLED龙头京东方、国显光电等都将获得世界顶级的蒸镀机,基本确保了新生产线的良品率。但在此之前,LGD也好,京东方也好,由于缺少这类设备支撑,产能始终无法满足下游厂商的需求,因此回到最初的话题,苹果不得不委身向三星索取AMOLED屏。


当然除了蒸镀机,还有蒸镀罩、发光材料、玻璃板等各种材料门槛,其中蒸镀罩也是LGD无法按期向苹果提供合格产能的原因之一,在此受篇幅影响略过,下回分解。



反观国内,随着京东方等厂商越过三星垄断门槛逐渐起势,预计OLED的市场格局将会和LCD一样,逐步成为国产厂商的天下——这一行业说白了就是砸钱,而天朝政府至少比鬼子和棒子有钱,所以LCD产业我们保住了,OLED也会理所当然地赢(当然很多核心设备和技术都来自日韩,这个也在下回分解),虽然京东方作为曾经最奇葩的公司之一,长期亏损不说,官方的“2元牛股京东方神贴长期霸占股吧首页,一度成为股民的笑谈。


就像很多技术大V的吐槽,其实京东方本质上就是在复制三星的路线,但一条LCDOLED生产线的初步投入就要上百亿元,一般民营企业根本无法支撑,而屏幕又属于要害产业,外企独大的状况对于民族工业而言非常危险,北京政府在此基础上义无反顾地砸钱依然具备了足够的远见和魄力,黑暗结束,终见曙光,随着京东方、深天马等LCD企业转型OLED后的生产线上量,华为、小米等国内手机品牌逐渐可以从三星的压迫之下解脱。网传华为Mate 10 Pro似乎已部分采用京东方的OLED屏,当然也有LGD和三星的,大家产能都有限,实属无奈。


目前国内成熟OLED生产线包括京东方、深天马、和辉光电、信利光电、国显光电等,当然主要都还处在硬质OLED屏阶段。其中昆山政府下属的老牌OLED企业国显光电早前已被宣布置入华夏幸福实际控制人王文学控股的黑牛食品,后者近期正式获批180亿定增募资,在实现变相借壳的同时,大刀阔斧扩张AMOLED5.5代和6代屏生产线,力图借助国显强大的技术团队和河北江苏两地政府支持弯道超车,从他们获取Tokki蒸镀机的进程看,似乎有望成为下一个京东方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终端设备消费市场,国产手机、电视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对于新屏幕材料使用的需求将成为OLED国内产能释放的温床,目前已有第三方机构将2020年前后的OLED出货量预估至接近10亿片/年,远超当前国内产能。暂且不论这一估计的可靠性,在中韩关系紧张的政局下,京东方作为当前良品率最高的OLED厂商,产销比爆炸,即使股价涨上天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只可惜京东方也好,深天马也罢,前几年建设的
LCD产能还有折旧压力,而LCD产品也还存在市场空间,但随着可挠式OLED的柔性特性在次世代的电子产品中逐渐铺开,不够新潮的LCD市场免不了迎来腥风血雨;另一方面,韩国近期开启了服软模式,针对萨德问题主动提出了三不表态,中韩关系似乎在向正常化方向发展,而三星硬屏OLED的生产线基本已折旧完毕,毫无成本压力,一旦成功进入国内市场打起价格战,整个市场格局将如何发展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