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笔记5:大时代观
来源:金研资本 | 作者:肖慧 | 发布时间: 2018-08-08 | 1818 次浏览 | 分享到:
抓一时潮流的努力终将是浮云,关键是找到跨越大时代的增长动力。


所处的时间在经历时感觉是个小时代,但回望时却是个大时代,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有其机缘又有其必然。宏大叙事下的脉络往往更清晰。

 

物理学家如霍金终其一生追求能统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公式而不得,在何等世界观的维度上考虑问题,将决定适用的框架以及相异千里的答案。

 

在量子的世界里,观察本身发出的光子都是一个重大的影响参数。而对于经典力学甚至星系的运行而言,光子显得太微不足道。







最近常常想的是,有没有类似物理学的大一统理论,能解决绝大多数的经济规律?然而这个问题并不容易,芒格说过:“宏观经济的问题最容易犯错,因为研究的系统太复杂。” 更别提他是个多模型研究热烈的拥护者。经济学比物理学难测更本质的原因,因其有人参与、或者干脆说就是人创造的活动,客观规律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寻找普遍的经济定律可能还不如寻找普世的人性。



经济周期低点在若隐若现中,终于随着贸易战的枪响一步步被大众感知。二级市场已经一篇哀鸿,一级半市场定增基本也处于停滞,对于一级市场投资的影响多半也在传导的路上,这个时候的聪明做法,是思考大于行动。







当然无为的难度比瞎折腾的难度要大得多,就像年初银行账户有存款必然按捺不住投入股市一样,即使清楚的知道,今年预期大概率不是个好的年景。而总是诉诸侥幸,认为要么可以选中那个逆势增长的股票,要么认为择时上能抓住特定波段。结果可以想象,无论是选股还是择时,个体很难逃出大周期的洪流。自作聪明的个体就像不自量力的光子,要在星系的范畴中横冲直撞。



同理,投资机构在过去两年运动式的热潮中募到账上的钱总有冲动买买买。尽管一级市场高烧不退,退出渠道又哑然熄火。好在股权投资的退出期很长,错峰布局如果做的好,也许可以抓住历史机遇。(当然,可能又是一个自作聪明的错觉?)




目前来看,最理性的做法是等一级市场估值预期降温,毕竟从数学上,分母等比的减少比分子等比的增长效率要高。也就是说,要取得同等的投资回报,便宜的入股估值可以省掉很多后期的努力/运气。









此外,如果牛市追逐自我实现的题材和高度流动性(上市公司相关),那么熊市除了自我学习,一定要看的话,看什么呢。可能是对效率提升帮助的标的吧。选择对行业产生正外部性的企业。


 


效率是个神奇的定义,道出了很多经济活动的本质,国际贸易的本质也是效率的交换。贸易战的影响也要看进口的商品需求弹性,(注:如果需求无弹性,则损失由买方承担。即价格的提高很难改变需求的数量,从而是买方最终承担了高出来的关税部分)。需求弹性取决于什么?我觉得其实最终还是看效率的比较。


 


效率不一定与技术相关,衡量要素投入的效果都可提现效率:无论是人力、技术、资本。曾经的人口红利也是中国的效率体现,建国时期劳动密集的工厂赚钱,到80年代起有重投资的工业赚钱,到现在发现产能过剩了,再投入就增加折旧了。在资源推动向创新推动的的大背景下,唯有效率提升能把均衡产出点继续往右边推动。比如AI、自动驾驶、物流技术等等。







进一步想,效率提升后怎样呢,多出来的是时间。从个人案例来看,一天8小时的工作,可能只需要2-3小时有效工作时间,如何消耗时间,成了下一个时代人们生活的重要课题。是放空kill掉,还是游戏消耗掉,还是继续创造新的价值,或者甚至互换?每种可能都蕴含着巨大商机。



正如去年的投资笔记2提到关于:“共享什么的思考。单车被证明更适合公益,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热情已然冷却。也许后续共享时间等无形的东西,是效率提升后社会的共享模式。



曹操观沧海曾感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如果从宇宙的视角看,人生烦恼不过沧海一粟。大多数时候,没有投资人能永远点石成金,面临混乱和纠结的时候,以居高临下的观沧海姿态和胸怀,或者干脆回归最简单的常识,也许才是出路。




抓一时潮流的努力终将是浮云,关键是要找到跨越大时代的增长动力,毕竟战术上的勤奋弥补不了战略上的空白。



除此之外,芸芸众生,何苦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