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展迎来“春天”
自2016年下半年欧元区及欧盟经济逐渐复苏以来,2017年欧洲经济继续保持较为强劲的复苏势头。据欧盟统计局2018年1月3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如图1)显示,欧元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达到了2.5%,生产端和消费端也出现了大幅提升。经济前景的向好、政治风险的减退、货币政策的调整,令这个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饱受风雨的发达经济体逐渐站稳了脚跟。
图1、2005-2017年欧盟GDP趋势图(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从整体宏观趋势上看,欧盟经济发展趋于“风平浪静”之态,并在2018年仍被预期有较好的增长趋势。但从欧盟各成员国GDP的占比情况来看(如图2、3),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欧盟其他国家,仅德、英、法三国的GDP总和就已占欧盟整体GDP的50%以上,支撑欧盟整体经济水平的增长。
图2、2016年欧盟各成员国GDP占比图(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图3、2017年欧盟各成员国GDP占比图(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科技创新引领前路
图4、2006-2016年日本、美国、中国、欧盟四大经济体R&D支出占世界GDP总值比例图(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从欧盟内部来看(如图5),2016年瑞典、奥地利、德国、丹麦、芬兰、法国的研发投入强度均超出了欧盟平均水平,成为带动欧盟整体科研投入的主力军。
图5、2016年欧盟各成员国科技投入强度对比图(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图6、2017年欧盟各成员国创新能力分类(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
据2018年5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洲创新记分牌报告》注4中的数据显示(如图6), 2017年丹麦、芬兰、瑞典、英国、荷兰六大成员国的创新能力突出,成为新一批创新领导型国家,德国、法国、比利时、爱尔兰也纷纷超出欧盟平均创新水平,列数强力创新型国家。
“一带一路”助推合作
今年是中欧建交的第43周年,中欧关系的发展也走上了快车道。从最初的“合作伙伴”发展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欧关系的全面性、战略性和稳定性日益彰显,中欧合作步入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大国的发展目标,这与同样处于科技创新驱动改革的欧盟有着互联互通的发展契合点。在这种互利友好的合作关系下,中欧的科技合作成为发展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
中欧加速 协同创新
注1:“欧洲2020战略”欧盟委员会官网介绍:https://ec.europa.eu/info/business-economy-euro/economic-and-fiscal-policy-coordination/eu-economic-governance-monitoring-prevention-correction/european-semester/framework/europe-2020-strategy_en
注2:“地平线2020计划”英文原版:http://ec.europa.eu/research/horizon2020/pdf/press/horizon2020-presentation.pdf
注3:《欧盟科学、研究与创新绩效》报告英文原版:https://ec.europa.eu/info/sites/info/files/rec-17-015-srip-report2018_mep-web-20180228.pdf
注4:2018年《欧洲创新记分牌报告》英文原版:https://ec.europa.eu/docsroom/documents/30281